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66篇
  免费   946篇
  国内免费   1106篇
林业   3061篇
农学   2057篇
基础科学   631篇
  2510篇
综合类   8531篇
农作物   1490篇
水产渔业   286篇
畜牧兽医   1526篇
园艺   727篇
植物保护   1799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658篇
  2020年   682篇
  2019年   783篇
  2018年   540篇
  2017年   798篇
  2016年   926篇
  2015年   713篇
  2014年   975篇
  2013年   1329篇
  2012年   1675篇
  2011年   1381篇
  2010年   1158篇
  2009年   1245篇
  2008年   1143篇
  2007年   1239篇
  2006年   1034篇
  2005年   831篇
  2004年   707篇
  2003年   560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验证非寄主植物气味胁迫是否会抑制害虫的繁殖机能,采用前期筛选的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对乙基苯乙酮、反−2−己烯−1−醇、顺−4−己烯−1−醇、4−烯丙基苯甲醚对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气味成分胁迫对云南切梢小蠹产卵量的影响均较小,但能够显著增加其母坑道的长度(P<0.01)。卵孵化后,反−2−己烯−1−醇、对乙基苯乙酮和4−烯丙基苯甲醚对幼虫的体长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顺−4−己烯−1−醇则呈上升趋势,体质量有一定增加,但蛹期和新羽化成虫的个体则与此相反,特别是顺−4−己烯−1−醇和反−2−己烯−1−醇,前者对蛹体长和体质量的降幅为16.63%和20.09%,后者对成虫降幅则为6.95%和15.78%。表明4种川滇桤木气味活性物质均能明显干扰云南切梢小蠹的胚后发育,特别是绿叶气味成分反−2−己烯−1−醇和顺−4−己烯−1−醇能够直接降低蛹和成虫的个体大小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52.
蔡春芳  任胜杰  万金娟  姚仕彬  吴萍  曹霞敏  叶元土 《水产学报》2024,2(4):049608-1-049608-16

由于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的需要,植物性饲料原料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越来越高。植物性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DFs),使许多商品饲料中的DFs达30%以上,但由此带来的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影响仍鲜受关注。本文介绍了DFs的定义、分类、理化特性、可发酵性及常见植物性饲料原料中DFs的含量,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团队在鱼类DFs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发现。研究表明,黄颡鱼摄食含20%~30% DFs的饲料后会出现出血、白便、肠炎、腐皮、烂鳃、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绿肝、白肝、胆囊肿大等症状及暴发性死亡。大口黑鲈和草鱼摄食高DFs饲料后也有相似症状。DFs的致病作用不仅与饲料中DFs含量有关,还与DFs种类有关,果胶对黄颡鱼的致病性比纤维素强得多。DFs的致病机制与其对胆汁酸 (BAs)稳态和肠道微生物稳态的干扰有关。因DFs具有结合BAs的特性,这会阻碍BAs对法尼醇X受体 (FXR)等BAs受体的激活,而FXR负反馈调控BAs的合成并抑制炎症反应,因此,大量DFs进入肠道后就会引起BAs合成亢进,提高组织中BAs水平及其疏水性并干扰BAs循环节律,再由BAs的细胞毒性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DFs还具有可发酵性,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或由BAs的抗菌作用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进而加剧包括BAs在内的代谢紊乱。DFs的致病性与其他胁迫作用具有叠加效应,加重疾病症状和进展。从DFs的致病机制出发,通过控制DFs摄入种类和摄入量、向饲料中添加BAs及牛磺酸、防止DFs与其他胁迫因子的叠加效应等方式可防控DFs诱导的疾病。本研究首次阐述了DFs过量摄入对鱼类的致病性及其潜在机制,为植物性饲料原料的高值化利用及饲料配制技术优化提供了新视角,为鱼类病害防控提供了新途径。研究结果也提示未来应进一步阐明不同植物性原料中DFs的种类、含量和特性以及水产动物对DFs的耐受范围。

  相似文献   
53.
大麻鲜茎剥皮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减轻大麻收获劳动强度、提高大麻鲜皮剥制效率,该研究根据大麻茎杆分枝多、皮骨结合紧密等特点,采取揉搓分离与梳理分离相结合的皮骨分离方法,设计出大麻鲜茎剥皮机。该样机主要由揉搓机构、梳理分离机构、纤维收集装置、传动系统、机架、行走装置等组成,样机具体结构紧凑、移动方便、皮骨分离能力强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样机的揉搓分离机构能够使大麻鲜茎破裂,皮骨初步分离;梳理分离机构能将揉搓后粘连在韧皮表面的大部分麻骨去除,起到梳理鲜皮上屑骨的作用。样机的鲜茎出皮率为10.90%~21.36%,剥净率为61.50%~78.33%,生产率为108.67~174.22 kg/h,纤维强度为4.90~5.61 cN/dtex,可实现大麻鲜茎的皮骨分离。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以三江源区同德县不同年代修建公路产生的取土场高寒草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群落调查和室内土壤样品分析, 探讨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的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综合恢复能力和稳定性动态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等。结果表明, 1)植物群落的地上总生物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恢复年限为30年时, 取土场植物群落的地上总生物量与对照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地下总生物量在5~30年间波动变化。并且经过30年的恢复后, 地下总生物量仍显著低于对照(P0.05)。2)恢复年限在5~30年期间,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植物群落的综合恢复力指数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并且以经过30年自然恢复后的植物群落相对最为稳定。3)土壤养分的变化, 特别是有机质、速效磷的变化对植物群落的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以及综合恢复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5.
城市绿地植物组成反映城市的自然环境背景、人工管护和文化内涵。根据线路调查法记录昆明城区9个大学校园和13个公园绿地的植物物种数据,比较研究大学校园和公园绿地的植物组成。结果表明:在总面积1 169.93 hm2的22个绿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143科448属716种,包括被子植物129科419属663种,其中,校园植物649种,公园植物374种;生长型分析显示草本居多、乔木较少,草本、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分别占总物种数的46.51%、27.79%、22.49%和3.21%,乔木比重在公园绿地中较高(33.69%)、在校园绿地中低(28.35%)、在新建校园绿地中最低(27.47%);物种产地分析显示:外来植物在总物种数、校园物种数和公园物种数中的比例分别为39.25%、38.52%和41.44%,绿地建设使热带成分增加、温带成分减少,增加冻害风险。校园绿地植物物种配置,除绿化美化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服务教学与科研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6.
通过人工模拟水位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水位梯度处理对3种水生植物梭鱼草、菖蒲和黄花鸢尾株高、克隆分株数、生物量积累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试验设置固定水位和周期波动水位2种处理,固定水位分别为自由水面淹没苗钵的1/2 (低水位),全淹(中水位)和高出苗钵上口径12cm(高水位)3个梯度;波动水位为低水位处理14d,然后转至高水位处理7 d,以此往复循环,持续56d。结果表明:不同水位梯度对3种水生植物的株高、克隆分株数、生物量积累与分配格局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株高、克隆分株数(黄花鸢尾除外)在波动水位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固定水位(P<005),固定水位中的高水位和波动水位处理后梭鱼草根状茎、叶和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中水位和低水位梯度。波动水位和固定水位中的高水位处理仅对菖蒲的叶质量有显著影响,且明显高于中水位和低水位。黄花鸢尾各构件生物量在各水位处理中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波动水位更有利于3种水生植物种群的建立。  相似文献   
57.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香格里拉县高原湿地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高原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优势科明显,有种子植物44科155属431种,禾本科、毛茛科、蓼科、玄参科、伞形科等12个科优势明显;湿地植物热带成分影响较小,温带性质明显,属级水平和种级水平上则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植物种中中国特有种丰富,与中国西南(四川、贵州、西藏)联系紧密;湿地植物外来种数量较多,区系次生度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58.
基于已公布的基因组和EST数据,对蓖麻、麻疯树、木薯和橡胶树4种大戟科植物的MVK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基因结构与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这4种植物均含有2个MVK基因,所有基因均含有4个内含子。同源分析表明,MVK广泛存在于各种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中,显示出较早的起源;虽然MVK在大多数基因组已测序的物种中主要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但在所研究的4种大戟科植物中均出现了基因加倍现象,这与玉米和杨树类似。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在蓖麻的叶片、花、II/III期胚乳、V/VI期胚乳和种子等组织中,RcMVK1的表达丰度总体高于RcMVK2;虽然2个基因表达丰度最高的组织均为II/III期胚乳,但丰度最低的组织却分别为种子和叶片。  相似文献   
59.
魏乐  宋乃平  方楷 《草业科学》2014,8(5):826-832
荒漠草原植被最显著的特点是植物种类贫乏,几乎全部为旱生种类,且空间异质性强,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密切,小地形的差异势必会造成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于2011年9月在宁夏盐池县试验区封育10年的荒漠草原围栏内,采用样线取样法在坡面尺度上调查不同坡位上草地群落的空间分异,分析微地形条件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空间变异性在不同坡向及不同坡位间存在差异;矮小半灌木功能群在空间上的分布斑块化最明显,多年生草本功能群次之,一年生草本功能群在阴坡上的分布斑块化程度较高,在阳坡上其斑块性明显下降;在草地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的进程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已发展到相对稳定的程度,矮小半灌木处于增长期,一年生草本植物在阴坡的增长大于阳坡。  相似文献   
60.
利用乙炔还原法、比色法等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际分离得到的21个固氮菌株进行固氮酶活性、溶磷能力和分泌植物生长素性能的研究测定,在固氮酶活性测定中,21个菌株还原C2H2产生的C2H4在39.9~227.5 nmol·mL-1·h-1,大于100 nmol·mL-1·h-1的有14株,占所分离固氮菌株的67%;菌株的溶磷强度在13.38~58.21 μg·mL-1,其中菌株N4 、N16及N20溶磷能力较强;菌株N2、N4、N5、N10、N14、N16、N17及N20具有较强的分泌植物生长激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